6月29日上午,陜西省《工程機械使用安全管理規范》地方標準新聞發布會在飛鹿商務酒店舉行,省政府相關部門領導,省、市、縣(區)工程機械管理中心工作人員,工程機械企業代表及多家新聞媒體共150余人參加。
陜西省《工程機械使用安全管理規范》標準是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歸口陜西省城鄉工程機械管理中心起草,經省質量技術監督局評審并批準發布,從6月30日起實施。
多年來,工程機械使用安全管理存在著主管部門尚未明確,監管體制和法律制度不完善,工程機械安全使用基礎薄弱,主體責任落實不力等突出問題,導致數量眾多的工程機械設備長期處于安全生產管理的盲區死角,各類事故隱患和安全風險交織疊加,事故頻發,直接危及公共安全。要想實現工程機械行業高質量地健康發展,標準的角色至關重要。習總書記曾經強調“標準決定質量,只有高標準才有高質量”。標準作為國際公認的國家質量基礎之首,是質量提升的前提和基礎,建立工程機械管理服務體系的每一個環節都需要標準支撐。為此,在省工信廳和質監局的大力支持下,省中心組織有關專家通力合作,經過近兩年的艱辛努力,首開我省工程機械管理服務標準化建設成果。陜西省《工程機械使用安全管理規范》作為我省第一個工程機械管理服務領域的標準,填補了我省乃至全國工程機械管理服務領域的空白,必將改變工程機械管理服務領域無章可循的狀況,為工程機械管理服務工作提供重要的技術支撐。
管理規范標準共8個部分內容,計5500多字。
標準提出:工程機械安全管理工作應以人為本、堅持安全發展,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減少事故,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和公共安全。實行屬地管理、分級負責,強化和落實設備所有人(機主)的主體責任。應建立完善的組織機構,采取政府監管、行業自律、機主負責、員工參與和社會監督的方式,推動安全管理工作有序開展。
標準就管理機構和職責要求,應按省、市、縣(區)建立工程機械行業管理機構,并由省工程機械行業管理機構統一管理,各機構同時還應在同級政府主管部門指導下實施管理職責。
標準規定,工程機械行業管理機構應具備六個條件:陜西省工程機械行業主管部門或委托管理機構。依法注冊,并且經營范圍包含所從事的業務(如:工程機械管理、工程機械應急救援等)。具備全省“互聯網+工程機械”安全管理平臺。有對工程機械維修和使用人員進行安全和技能培訓的能力。有工程機械行業商業保險機制。具備工程機械應急救援數據庫和工程機械應急救援隊伍。省級管理機構的職責主要是:落實全省工程機械安全管理主體責任,拓展并指導監督市、縣(區)機構開展工作。開展對工程機械安全情況調研,建立“互聯網+工程機械”安全管理平臺。建立全省工程機械安全合作機制。組織對工程機械性能、安全等進行行業性檢測認證,制訂全省工程機械使用安全檢測檢驗、年審工作制度。組織對工程機械維修和操作人員進行安全和技能培訓。建立工程機械保險機制。建立全省工程機械應急救援指揮系統。
標準對管理內容和方法的明確規定:省級管理機構要制定工程機械安全使用規章制度,建立管理標準模式和方法。建設包括類型、數量、使用安全狀況等相關數據的“互聯網+工程機械”管理平臺,規范管理內容和服務流程。制定全省工程機械普查、申報、注冊備案辦法,配合有關部門普查登記。組織開展行業技能培訓和安全培訓。編制工程機械安全和技能培訓大綱,編制培訓教材,建立題庫,建設培訓基地,儲備穩定的教師隊伍,組織培訓,對人員考核建檔,頒發證書。加強工程機械使用安全監管工作,建立專業隊伍,定期或不定期排查重點單位、重點工程機械安全隱患。建立健全工程機械安全檢測檢驗、年審長效機制。推行工程機械安全責任險。建立工程機械應急救援體系,制定工程機械應急救援管理制度,完善應急救援工程機械資源庫和信息系統。市、縣(區)級管理機構參照省級的管理內容和方法執行。
標準強調,機主是工程機械安全使用的第一責任人。新購置和在用工程機械,應向所在縣(區)工程機械管理機構申請注冊登記建檔,取得工程機械號牌、工程機械登記證、工程機械設備檔案證。機主有義務組織操作人員參加培訓,獲證上崗。工程機械出現經大修、有影響人身安全、新安裝及改造后、發生過重大事故,應到相應的機構進行檢測檢驗。工程機械發生單位名稱變更;改裝,如安全裝置、顏色等變化;工程機械轉讓;工程機械報廢等變化時,機主應及時到注冊登記部門辦理變更手續。標準要求使用單位應建立相應的工程機械安全使用管理制度,并組織實施。對排查、整改和確認的相關資料應予以存檔。工程機械使用前,應確認工程機械和操作人員相關證件(《工程機械登記證》、《工程機械操作證》、《工程機械安全培訓合格證》)是否在有效期內。用于應急救援的工程機械,應安裝定位系統。當施工與安全管理發生沖突,應服從安全管理規范。
標準要求操作人員應持有管理機構統一頒發的《工程機械安全培訓合格證》和《工程機械操作證》上崗,證件不得轉借、涂改和偽造。操作人員應遵守以下安全規則(包括但不僅限于):按規定穿戴勞動防護用品;不操作與操作證機型不符的工程機械;不操作無牌無證和安全設施不全的工程機械;不帶病作業、疲勞操作和酒后上崗;開機前按規定檢查;應符合工程機械操作規范(開機、操作、停機);出現故障時應立即停機、檢查處理;按規范維護、保養;不能將工程機械交給無證人員操作。持有《工程機械操作證》和《工程機械安全培訓合格證》的人員,應定期審驗。未經審驗或審驗不合格者,不應繼續操作工程機械。操作人員發現直接危及人身安全的緊急情況時,應停止作業或在采取可能的應急措施后撤離作業場所,應拒絕違章指揮和強令冒險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