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工業作為國民經濟提供裝備的行業,在安全工作上與煤炭、石油等行業此較起來,看似安全,其實不然,它的潛在危險并不亞于它們。都說“安全生產無小事”,尤其是在生產制遣業,安全問題的重要性更是非同一般。本文詳細敘述了機械制造業中的各種安全隱患,提出了一些防治方案,以供相關工作人員參考。
機械制造生產過程中各個環節都存在著事故隱患。要做到安全生產首先要先了解事故隱患都有哪些,正確排查生產制造過程中的安全隱患,確保安全生產。
1、事故隱患的分類
事故隱患存在于機械制造生產過程中各個環節,用安全系統的認識觀點來看,事故隱患可分三個方面:
1.1人的不安全行為
人的不安全行為,是引發事故的一個重要原因,也是事故隱患的主要表現形式之一。由于人的行為受到生理、心理等各種不同因素的影響,表現是各種各樣的。例如,相關工作人員不了解所使用設備設施可能存在的危險,沒有按招安全規程操作,缺乏自我保護意識和處理意外情況的能力這些均是人的不安全行為的具體表現。在日常機械工作中,人的不安全行為大量表現在不安全的工作習慣上。比如說:部分人員在工作過程中工具或量具隨手亂放、人員離開或是其他情況下測量工件不停機、設備運行時越過運轉刀具取送物料等。
機械企業存在的事故隱患排查和防治
1.2物的不安全狀態
影響生產安全與否的重要前提和物質基礎是物的狀態是否安全。在機械行業中,物包括設備設施、所有工具、原輔材料、排出物和作業的環境等。物的不安全狀態是生產過程中的客觀事故隱患和風險。例如,機械設計不夠合理、沒有滿足安全得人機要求、安全系數不夠、計算出現的錯誤、對使用條件估計不夠充足等;制造時工藝方法方面的錯誤、安全裝置存在缺損、缺乏必要的安全防護措施、運輸中個別人員的野蠻作業、作業條件超過安全極限或超過衛生標準等不良作業環境,這些無一例外的都會成為事故隱患的源頭,導致系統安全功能降低甚至失效。
1.3安全管理缺陷
安全管理包括領導的安全意識水平,安全管理機構和相關人員的配備,對設備(特種設備、危險設備等)的監管方法,對工作人員的安全教育和培訓,安全規章制度的建立和執行等。安全管理缺陷也是事故發生的重要原因,它對企業安全生產具有極大的影響作用。
2、機械制造業治理事故隱患的一些途徑
從以上分析的人、物和管理等方面控制事故隱患,應采取傳統的安全管理和現代化的管理理念相結合的方法。以危險預測預控為中心,以系統辨識、系統評價為主要的手段,要求相關人員對安全管理信息全面收集,能做到綜合處理和及時準確的反饋,快速準確的反映生產現場的不安全狀況,以便及時采取相對應的措施進行干預,使生產現場始終能保持安全的工作狀態,以實現安全生產。實施治理事故隱患的基本途徑應貫徹“綜合治理”的原則。
2.1做好“人”的不安全行為的控制
在安全系統中,最主要的因素就是人,因為一切事故的根源幾乎都可以追溯到人。人的失誤包括還未認識而造成的失誤,能預見而未采取措施的失誤還有就是能預見但是采取誤措施的失誤。人的失誤可以理解成兩種原因:一是員工在認識安全和工作過程中感知不深、能力不足、思維錯誤和粗心等問題產生的一系列無意違章;二是員工的個性因素造成的固執、心急、僥幸心理和長期工作過程中習以為常的有意違章。
針對“人”的不安全行為方面的安全事故隱患,可以從加強員工思想保證、能力保證和制度保證等方面開展工作。一是思想保證,要牢固樹立“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思想,正確處理好安全與進度、安全與效益、安全與改革之間的關系,認真做好對每一位員工的全過程教育。二是能力保證,即從崗位培訓抓起,多開展技術練兵、比武、競賽等,以使每一名工作人員達到適應崗位要求的能力。三是制度保證,建立健全保證安全生產的各項規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規程,同時開展安全質量標準化工作,規范人的安全行為。
2.2做好“物”的不安全狀態的控制
企業采用的各種設備、設施的本身可能因為設計、制造、安裝、運輸或材質等問題,客觀上會存在發生事故的可能性,有的雖然目前符合要求,但隨著使用時間的不斷積累,產生磨損并且老化而留下潛在的危險,就會導致員工在生產過程中的安全和縫康得不到可靠的保證。要解決這些問題,一是要健全設備設施的安全技術質量標準,使其具有合格和評價的標準;二是進行定期的安全檢查并及時維修,提高本質安全性。
作業環境的好壞是“物”的另一種表現形式,治理“作業環境”方面事故隱患的立足點是努力改進和完善生產現場的勞動保護設施和技術措施,使員工處于安全有保障的作業環境中,即使員工因主觀原因出現工作疏忽也不至于產生嚴重的安全事故,同時也能消除工作人員生產過程中的緊張狀態,發揮出人的******潛能。
采取技術措施是解決“物”的不安全狀態方面的事故隱患的最主要的途徑。技術措施主要包括:通過改變結構設計,盡可能的避免或消除事故隱患;減少或限制操作者涉入危險區域;實現“環境條件”******化;增加或改進安全防護裝置;履行安全人機工程學原則措施和準確使用安全信息等。
2.3做好“管理要素”的治理工作
企業應重點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治理涉及到“管理要素”所產生的事故隱患:首先就是要明確機械制造企業作為安全生產責任主體的主要內容是什么,然后圍繞這些內容通過健全安全方面的規章制度、認真落實職責、建立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實施監督執行、定期考核評定等方法進行綜合治理。其次就是倡導先進的安全文化。企業的安全文化建設是近年來安全科學領域提出的一項安全生產保障新對策,是安全系統工程和現代安全管理的一種新思路、新策略,它是以人為本、尊重人的生命,是企業安全形象的一個重要標志,也是企業員工樹立安全生產的精神動力。
3.結語
在機械行業安全文化的建設是一項長期、艱巨而又細致的心理工作。它需要企業有意識、有目的、有組織地進行長期的總結、提煉、倡導和強化,從而使工作人員達到“內化干心,固化于制,外化于行”的境界。這樣就為安全生產做足了準備。